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发稿时间:2017-10-21 12:32:52    来源:网络    

山西新闻网记者 林晓庆 摄影 阴豪

6月3日,悠然阳城天气稍阴,山西新闻网旅游频道“慢游山西”采风团一行,从山水蟒河卧龙湾出发,沿着磨董旅游公路一路前行,到阳城孤堆底村开启“红色+绿色”休闲之旅。一路上凉风习习,入目之处皆是郁郁葱葱,一种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尽在不言中。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青石为骨,绿树作衫,孙文龙纪念馆肃然屹立在孤山脚下

车行30分钟左右,便到达了目的地,一座红色的纪念馆抢先映入眼帘,这就是孙文龙纪念馆,一座全国为数不多的完全由社会各界和村民们自发捐资修建的纪念馆,为了纪念他亲民为民爱民,廉政勤政善政的光辉事迹。馆内外松柏林立,满目青翠,香花槐、黄金槐柔枝曼舞,馆内深处,碑林叠嶂,梯次环绕,汇集了全国罕见的碑林建筑群,丹青流韵下的碑林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慢游山西"采风团参观孙文龙纪念馆 感受红色文化

跟随着导游的脚步,采访团一行重温了党的好干部孙文龙一心为民的履职经历,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据纪念馆导游介绍,孙文龙1931年出生在孤堆底一户普通农家,早年参加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优越的省委机关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历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鞠躬尽瘁,积劳成疾,1982年因公殉职,逝于任上。他任职期间,在晋东南连树三面兴桑旗帜,创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对山西蚕桑、水利、农业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逝后的三十余年里,人们时时刻刻怀念着他,各种纪念活动丰富多彩,从不间断。

从纪念馆出来,便可以看到孤山脚下成片的果园,红色的樱桃、青色的油桃、还有刚刚看出点轮廓的绿色葡萄,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采风团一行,雀跃着奔进果园,迫不及待地摘下鲜艳欲滴的樱桃品尝,酸酸的,甜甜的,明显感觉要比市场上卖的新鲜很多。据了解,这里的果园根据时令不同种植了不同的品种,首尾呼应,基本上从春天到秋天都能保证有时令水果了采摘、品尝,这意味着,不管什么时候来这里,都能体验一把亲手采摘新鲜水果的乐趣。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晶莹剔透的樱桃 像琥珀一样挂在枝头

红色文化和绿色果园,让前来游玩的人们可以充分体验人文情怀和田园自然的双重乐趣,但这还远远不够,孤堆底村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村北岸崖,还有一座蚕桑民俗文化园,可以让我们感叹远古先民的细致纯朴。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剪纸布艺 惟妙惟肖

走进大殿,恍若信步在蚕桑文化的史卷中,一幅幅壁画,一张张织机,一缕缕蚕丝,从嫘祖教民养蚕,圣王桑林观桑到蚕茧脱丝,缫丝技术的发展,折射出农耕文明下的盛世辉煌。如今,虽然传统蚕桑已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农耕织景也已逝去。好在村里已经将古老的蚕桑申请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中延续与传承,可以留作后人了解和传承。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生活用具展 两口大锅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用来做大锅饭的炊具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用来过筛面粉的生活用具猪嘴 可以防止面粉洒到外面

顺着石梯,拾阶而上,在上院的东、南、西楼,展品分别为生产生活用品类,铁器铸造类、陶瓷制品类、沙土制品类、木质制品类及衣物制品、剪纸、工艺等七大类300余件,都是人类薪火相传的文化玫瑰宝。一罐一壶,一石一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致优雅、鲜活陌生的昨日世界,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阳城采风系列报道之三:慢游阳城孤堆底村 感受“红色+绿色”休闲之旅

这是用一整块木头制作的凉枕 可以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这就是孤堆底村,一个红色资源和绿色产业深度融合的美丽山村,在南太行山深处悄然绽放。一个村,一座山,一弯水,一个人,每一个村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驾车走晋阳高速,阳城出口下,至县城,经河北镇,沿乡道驱车20分钟,即可闻一闻泥土清香,听一听蛙叫蝉鸣,赏一赏乡村月色,近距离聆听孤堆底村古韵悠长的故事,开启一段休闲之旅。

来源:山西新闻网旅游频道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