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遭遇电商 残酷出局是否为唯一命运?

发稿时间:2014-12-13 14:51:55    来源:华西都市报    

面对质疑和危机,旅行社行业从业者态度仍然相当乐观。四川宝中旅游总经理鲁侠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近年来,OTA在线模式确实对旅行社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电商永远无法取代旅行社!2013年国庆,《旅游法》实施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散客和团队游比例为7:3,自由行呈井喷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期间,超过60%的旅游者选择自由行方式出游,自己预订机票、酒店以及门票、租车、当地游等服务……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旅行社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旅行社是否会遭遇残酷出局?这一延续百年的行业,是否真将面临消失危机?近年来,唱衰旅行社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然而,旅行社行业究竟是穷途末路,还是别有洞天?“哀鸿遍野”之声,是对旅行社行业的误读吗?

  无形商品 购买旅游最重要还是保障

  都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旅行已从生活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的背景下,什么样的旅行才配得上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旅游不是一种有形商品,游客购买的,往往都是一种心理感受。然而,旅游行业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行业,它无法像其他交易一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消费者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管是旅行社还是电商平台,任何一次旅行消费,游客往往都是先完成支付后,才能在过程中逐步感知、享受本次消费带来的无形商品价值。”鲁侠说,有着这样的行业特性,就注定消费者购买旅行产品,更多的是购买一种预期和保障。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旅行社市场上各品牌社产品同质化严重,游客选择一条线路,从各大品牌旅行社拿到的行程安排和餐饮、酒店接待标准等都基本相同,然而,这样一来,消费者更多的就只能比价格。虽然近年来在政府的严控和打击下,“零负团费”的案例已经鲜有发生,但我们不得不警醒地看到,旅行社一旦不能用产品本身吸引消费者,只能用价格来拼杀市场,这就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它为“零负团费”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滋养的温床!

  客观地说,每个旅行社的线路都可以设计,自由包装和组合。像近年来流行的普吉包机产品,各大旅行社都有产品,线路也几乎相当,但是为何游客选择的旅行社各不相同?原因就在于游客信赖的品牌不一样。选择一家实力雄厚,市场诚信度高、社会公信力强的品牌社,就相当于为你的本次旅行购买了一份保障。

  资源整合 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抢终端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旅游行业可以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尤其是近几年来,OTA在线销售电商迅速崛起,市场对传统旅行社出现一片哀鸿之声,不少旅行社品牌步步维艰,而四川宝中等品牌大社却越来越强。

  这个波谲云诡的市场,到底是乱世出英雄,还是因为更多的品牌没有适应市场节奏?

  其实,在中国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更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深度游、体验式旅游、圈层旅游、小包团等个性化旅游方式越来越普及。在这一系列变化下,旅行社作为旅游服务商也在发生着变化,以适应和满足市场。行业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实际上,也是旅行社本身的演变导致的结果。

  “梳理行业发展可以发现,旅行社的演变,主要突出在三大方面。”鲁侠说,首先,旅行社由以前收散客发拼团的模式,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类似宝中、春秋这类大型旅行社集团,资源向平台化过渡;其次,旅行社由原来以接团为单一盈利模式,到现在如大连万达、上海春秋、北京众信、宝中集团等大型旅游集团的商业模式发生着转变,创造不同的商业盈利模式;最后,旅行社的构架和核心竞争力也在转变。当前,携程、途牛等OTA线上平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客户大数据;而大连万达等的优势在于投资大型的旅游产业,上下链的整合;春秋旅游,依托航空这一核心资源的把控;而宝中这类旅行社,核心竞争力则在于落地门店的全面布局,及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布控渠道,拼抢终端,成为了核心优势。

  交融并存 旅行社与电商将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现在旅游行业的竞争,拼的是集团式的资源整合能力,终端影响能力,但归根结底,拼的还是服务。”鲁侠说,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下,旅行社遭遇电商,原本看似对立的两种销售方式,正在依托各自的优势,走向互相融合,交融并存的道路。

  据了解,由于OTA在线销售模式由于没有门店的布局和开设,除开自由人的产品外,一些团队旅游产品,电商仍然会依托旅行社的地接社服务于游客;而早在数年前,旅行社也在积极探索在线销售发展思路,到现在,已经有不少旅行社实现了网上查询和销售。

  可以说,电商时代的来临,并不是电商与旅行社的此消彼长,而是互相朝着互相融合的方向在逐渐演变。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