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旅行社业走向旅行服务业
发稿时间:2014-12-05 17:12:01 来源:网络 在游客消费行为散客化、商业模式在线化的双重影响下,传统旅行社业正在淡出旅游经济体系的核心位置。基于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旅行服务创新进程蓬勃发展则预示着一个旅游组织方式系统变革的时代正在到来,传统旅行社与旅行服务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成为趋势。
1旅行社为什么会普遍焦虑?
从截止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依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依法成立的旅行社为26054家,2013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3599.14亿元。根据我们的调研,从旅行社业务的经营主体的角度来估测(包括以旅行社部门、办事处等形式存在的旅行社企业组织,及会展机构、网站、俱乐部等未取得旅行社经营权的经营实体),目前全国实际的旅行社业务经营主体超过7万家,这些产业组织共同构成了现代旅行服务业的主体。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旅游业务快速渗透。酒店和机票是最先被在线化的旅游产品品类,此外,旅游度假产品、租车、景区门票、签证等产品进入了快速在线化的进程。这些业务的经营主体,使得过去未纳入旅行社类别的多种旅游服务机构开始进入旅游服务业的范畴,传统旅行社的业务不断被新兴产业主体侵蚀,旅行社的外延正在经历被动扩充的历史阶段。
过去的旅行社是在整个社会依托体系和接待设施不健全的大环境下,为适应涉外接待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商业主体。随着新世纪以来国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崛起,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和社会便利程度已经发生了巨变,而我们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应对变化的市场,这种商业的脱节表现为旅行社应对市场的普遍失措。以大数据、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以及青年一代价值观、消费需求的变化大大加剧了旅行社市场的变革,传统旅行社受制于沉没成本及滞后的政府行业管制,不但没有抓住变革时机,实际上还增加了对既有旅行社形态的黏着。新兴的在线旅游市场主体不但满足了新增的市场存量,更进一步挤占了传统旅行社的存量。传统旅行社业务的不景气与在线旅游市场主体的不断的市场侵蚀过程,造成了旅行社行业普遍的焦虑。
2旅行社创新的未来在哪里?
旅游活动是以人们的空间移动为前提的,为空间移动的人们提供从信息整合、行程安排,到目的地期间所消费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以及商务活动和休闲体验等方面的协助,都属于旅行服务业的范畴。
1841年,托马斯·库克在伦敦组织的禁酒之旅成为旅行社业态的萌芽,也是现代旅游业的发端。自此,旅行社成为国际旅游经济系统中的代表业态,并随旅游市场的繁荣扩张而不断发展、演化和创新:旅游批发商、旅游经营商、旅游代理商、旅游组团社、旅游接待社、门市部,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单项服务代理,区域旅行社、国内旅行社、跨国旅游集团、传统旅行社、在线旅行社、旅行相关服务机构等。
在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今天,旅游业作为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与电子商务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互联网变革孕育了丰富的旅游新业态,重新构建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新型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成为旅行社业务的重要经营者,从市场主体发育来看,以携程等为代表的旅游在线运营商迅速壮大崛起,而去哪儿、欣欣旅游网、同程网、艺龙、驴妈妈、途牛等在线旅游供应商及平台同样发展迅猛,业务增速明显高于诸多传统出境组团社。另一方面,百度、淘宝、中航信,甚至Priceline、Expedia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也都通过各种途径进军国内在线旅游市场。
历史发展证明,旅行服务业并非只有旅行社一种业态,旅行社的形态变迁由旅游服务业的基础决定。旅行需求基础存量稳定增加,消费者散客化的消费方式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都为旅行社发展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旅游服务业已经定位为国家战略,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小康生活的载体的时代背景下,旅行社产业迎来发展变革的历史机遇期。
在一次又一次的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旅行社随着旅行服务边界拓展而成长壮大,那些真正着眼于满足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核心诉求的旅游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带有市场探索意义的市场主体是旅游企业持续生命力的核心。
3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市场份额动态消长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14年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7.6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6.3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入境旅游有望与去年持平;出境旅游人数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2%,出境旅游花费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突破1000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从统计公报看,2013年传统旅行社业务从“两升一降到两降一升”的态势转化,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营业收入1762.11亿元,同比减少6.19%;出境旅游营业收入1157.19亿元,同比增长23.62%;入境旅游营业收入270.15亿元,同比减少4.32%,国内旅游和入境接待业务下降的趋势在2014年愈发明显和确立。
艾瑞的宏观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在线机票市场交易规模达1318.3亿元,在线酒店市场交易规模达485.4亿元,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为303.0亿元。仅仅OTA市场营收规模就将达到117.6亿元。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650.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0.5%。从微观主体上来看,预计2014年,携程、途牛旅游度假业务将双双达到50亿元销售额规模,与去哪儿网、同程、驴妈妈、淘宝旅行、欣欣旅游网、在路上等新型业态共同瓜分传统旅行社的市场份额。
传统旅行社业务与宏观旅游增长态势之间的不同构,说明了传统旅行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的萎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新兴旅行服务机构的崛起与明显的替代效应。
4技术和资本驱动旅行服务业快速发展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相结合的商业应用发展迅猛,对旅游和旅行服务业的影响已经从辅助和配合的角色走向了前台,已经悄然演化为相对独立的业态创新支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旅行社的货币资本、并购战略、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广、产品研发和服务流程设计开始围绕科技应用的方向而配置。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以后,特别是所谓的“云计算”进入了概念普及化阶段以后,客源市场的终端表现形式开始具化为智能移动终端。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包括电子地图、天气预报、航班动态、火车时刻表查询,以及包括景区、电影、餐饮、酒店、购物、主题公园的位置、项目和价格信息的APP,并且能够在数秒时间里完成预订与支付手续的应用场景下,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但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模式。
随着技术驱动和业务增长,旅行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资本在逐利的驱动下,快速涌入旅游服务业,带来了旅游服务业的快速融合,体现为包括旅行社的大量相关业务组织的重组和并购行为。
2013年全国在线旅游领域全部投融资(包括VC、PE、IPO、债券、并购等)42起,超过千万元级别的典型企业投资8起,投资机构中除了VC(风险投资)外,携程艺龙等旅游企业及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家均加入投资行列。截止2014年6月20日,国内在线旅游行业共计发生投资事件39起,数量与2013年全年基本持平。资本拥有敏锐的产业嗅觉,在逐利的驱动下,快速涌入旅游服务业,带来了旅游服务业的快速融合,体现为密集的产业并购、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为,技术和资本代表的产业期望极大的催化了在线旅游产业的增长,甚至滋生了投资者和企业家对于泡沫的担忧,但无论如何,这个时光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产业之春”。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