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陕西:把中国人的乡愁 放进秦岭的山重水复中

发稿时间:2014-01-27 11:43:48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

      开门见山,阖窗听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站在现代都市与记忆乡关的十字路口,新型城镇化的脚步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要把乡愁放在三秦大地的山重水复中。如今,逐渐模糊的乡愁在哪里被逐渐重拾?不必奔赴远方,或为缅怀曾经,在这三个集镇,新型城镇化的蓝图和梦中家园的记忆"乡"见恨晚。

    随着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启动,波罗古镇重现生机。

  “我们将项目分为古堡建设与集镇建设两处进行。在古堡建设中,累计投入6500万元对古堡进行修复,目前古堡街道部分商铺、北城墙和南瓮城工程以及参将府、三官楼、凌霄塔、木石牌楼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古堡街面及部分人行道的铺设和管网埋设工程已完成。在集镇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671万,其中投资432万元建设波罗文化广场1440.63平方米;投资150万元新建前梁农贸市场……。”波罗镇纪委书记拓小晨告诉记者。

  朱家沟村是该镇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早在几年前,该村81户近500人就搬至新村。“我们这里还是白于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有一部分移民计划,我们将陆续实施。”

  据

工作人员了解,以正在建设的怀远大道为轴线,计划逐步推进沿榆横工业大道,围绕园区长途客运站建设,利用省上的200亩用地指标,初步建成波罗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协调办公室,土地所、派出所等相关办事机构,不断聚集人量,发展第二集镇产业。

  天色暗下来,波罗古堡焕发了与白天不同的神采。

  “小时候,小伙伴儿们在凌霄塔周围玩耍。塔下方壁崖前仍站着许多等待上香的人,壁崖里便是北魏卧佛寺石窟。远处起伏的沙丘,在夕阳里明暗分明,迎光的一面像着火了一样散发金色的光辉,背光的地方幽幽暗暗。大漠之中,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没有风,烟像一根轻淼淼的柱子竖在空中。”陈伯瑞记得学堂的老师说过,这景象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老人对昔日古城的记忆。

  或许多年后,在新建成的波罗镇上,陈伯瑞能找回这份乡愁。

  据记载,后柳码头为古时重要的水上交通驿站,每天江面上都停泊着数十艘商船,工人们忙着装货、卸货,一艘艘商船或顺江而下,或逆江而上,到处一派繁忙景象。从千年古刹石佛寺遗址和火神庙遗址推断,早在明代以前后柳古镇已十分的繁华、兴盛。据当地老人们讲,当年后柳街上商贾汇集,买卖兴隆,沿街都是老字号的旅店、饭馆和药铺。而今,虽商船不再有,但后柳水乡却被秦岭“雪藏”至今。

  石泉:后柳古镇是被时光遗忘的地方

  莲花湖是秦岭的一面镜子,后柳古镇就在伸向湖心的半岛上。

  从石泉县城出发,沿汉江三峡一路南下,行至柳溪峡,便是后柳水乡之所在。但见巍巍群山绵延不绝,悠悠江水碧波荡漾,水鸟蹁跹,帆影点点,汽笛嘹亮,渔歌悠扬,其情美不胜收,其境如诗如画。

  昔日的辉煌,如今的沉默,后柳一直在静静地等待。

  2010年8月,石泉将后柳定位为县城副中心之一和旅游示范区,这一《实施意见》的提出,为后柳水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该县以《后柳镇总体规划》为蓝本,以水乡建设为抓手,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以打造县城副中心和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初步形成了“集镇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环境园林化”的新格局。

  走进后柳,洁净通畅的水泥路盘山通幽,清新亮丽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恬静优美的生态庭院如诗如画,山、水、树、镇融为一体。一个古朴灵秀,充满活力的山水园林集镇初露芳容,犹如一颗镶嵌在秦巴腹地汉江河畔的亮丽明珠。当地的导游告诉记者,“蜿蜒秀美的汉江水造就了两岸灵动奇丽的地域风貌,千年屋包树的神秘,火神庙的沧桑,将军石的威武,古石佛的慈祥,牛石川的传奇,积淀着后柳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元素。八亩田新石器时代遗址、抗战名将王范堂故居、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处文物遗址基本保存完好。”

  被冠上“岭南小江南”的名号后,后柳并没有沉醉在秦巴山水的臂弯里。

  为更快地扩张集镇规模,集聚城镇人口,做大做强旅游集镇,该镇先后完成了人行道及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对集镇管网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明珠广场、火神庙广场、集贸市场、停车场、垃圾填埋场等多处公共设施,并通过建设环湖路二期工程(永红段、群英段)积极扩大集镇骨架,累计投资1623万余元,景区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达到了通过集镇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目的。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