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考古调查公布 两三千年前古人已用空心砖
发稿时间:2014-01-11 16:42:22 来源:西安旅游网 编辑:www.029558.com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周原遗址调查发现,当时的人类建筑已用上了空心砖,而道路也是石子路,颇为先进。
再现空心砖
为古公亶父迁岐山添新证
据了解,周原遗址是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为了探寻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的布局,去年7—12月,省考古研究院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周原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调查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抽样勘探面积近10万平方米。考古专家种建荣说,通过调查,基本搞清了遗址不同时代古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了解到当时人类都用上了哪些技术。
考古专家介绍,目前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共发现大型夯土建筑近40座。在其中一大型建筑区内,还发现有南北贯穿的石铺道路。最为关注的是,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两块空心砖,以往曾在周原遗址的云塘西南发现过1块,空心砖为先周时期高等级大型夯土建筑的建材。3块空心砖分布位置处于凤雏东南至礼村北壕及齐家沟东岸一带,由此专家推断,这一带存在有先周时期的大型夯土建筑,也为周原遗址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增添了新证据。
据了解,3000多年前,因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姓姬,名亶,古公是尊称,“亶”后加一个“父”字,表示尊敬)率族人迁居到岐山。
5米宽道路
铺设有细碎石子
在对公共设施的调查中,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发现了城墙、池渠壕沟遗存与道路。其中,大面积水池4处,沟渠遗存40余条。
考古专家介绍,这些渠道与水池相连,并构成了以水池为中心的四大水系,形成聚落的汲排水系统,用于当时的生产用水,十分方便,从而可以看出当时人类的用水技术。此外,在发现的13条道路中,有一条5米多宽的道路,路面平整,铺设有细碎石子。
手工作坊密集
首次发现漆木器作坊
当时的手工业如何呢?种建荣说,在周原遗址共发现了56处手工作坊遗址,共涉及铸铜作坊、制骨作坊、角器作坊、玉石器作坊、蚌器或漆木器和制陶作坊(点)六大类。可见,当时手工业已经很发达了。
在这些手工作坊里,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了漆木器作坊,而当时漆木器上的装饰物竟然是蚌器。此外,考古人员还在1.1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集中连片分布着6类6个作坊,形成一个非常密集的手工业作坊区。
发现9座大墓
特点与殷墟类同
在周原遗址,目前考古人员共确认墓地与零散墓葬点77处,其中墓地64处,以西周墓地为主,也有商文化、先周时期的墓地。
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发现9座带墓道大墓,已发掘3座等级规模相当,年代为西周中晚期。据介绍,商周时期有带墓道大墓的墓地,一个聚落一般仅有一两处,只有殷墟45座带墓道大墓分置11处墓地。周原带墓道大墓分布特点与殷墟类同。
种建荣说,通过调查,初步揭示了周原“聚邑成都,两系一体”的聚落面貌与社会特征。即当时周原遗址是由很多聚落组成了都邑,而且是由周人和殷商移民共同居住之地。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