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最好的“原生态”

发稿时间:2013-11-05 10:19:32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

清新的空气、高大的乔木、茵茵的碧草、摇曳的野花……这种“原生态”在很多大都市难以觅寻。然而,如果你带着一份好心情走进净月潭,这些都能感受到。作为长春市的“绿肺”,净月潭这些年一直承载着市民的健康梦想。如今,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已然成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景、冬玩雪的理想去处。

  4日,记者在采访“‘新景’背后的新闻”时,再次来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再次感受到城市与森林交融的自然和谐之美。

  “都市氧吧”与城市名片

  “它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也是国内唯一城市中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采访中,净月区新闻中心主任陈珂石告诉记者,净月潭始建于1934年,因人工湖呈湾月状而得“净月潭”这样一个充满禅境诗意的名字。近百平方公里的莽莽林海和4.3平方公里的一潭碧水,使净月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中国北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净月潭有大小山岭119座,纵横交错,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达96%。素有“绿海明珠”、“都市氧吧”之美誉,被誉为长春市的生态绿核和城市名片。

  生态投入不计成本

  走进净月潭,铺天盖地的绿色,是记者的第一感受。高大的乔木青翠欲滴排列在甬路两旁,茵茵碧草夹杂其间。据介绍,在保护净月潭方面,净月区这些年从来没有考虑过投入成本。在他们眼中,在生态方面投入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生态是净月区永恒的竞争力,他们打的就是生态旅游品牌。风景区内潭水碧透,林海莽莽,大岭纵横,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与山、水相依的生态景象构成了净月潭四季变幻的风情长卷。

  “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分为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商贸服务、生态保护等区域共99处景点。”据陈珂石说,净月潭由于林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市区的400倍,每年都吸引大批的观光客来此享受“天然氧吧”。净月潭风景区内有长为1316米 、落差88米的空中索道,有1616米世界最长的六管式滑道,还有占地5万平方米的初、中、高级越野雪道4条。乘索道看松涛拍浪,坐滑道穿过茫茫林海,踏雪板在雪浪中飞旋驰骋,人在自然中宠辱皆放,浑然忘我。

  7年投入21亿元退耕还林

  造绿、护绿、扩绿是年净月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主旋律。据净月潭风景名胜区的工作人员讲,公园附近原来有多处采矿场,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净月区围绕退耕还林进行了大规模、持续性的投入,采取“退耕”、“退村”、“退企”还林等多种方式,7年累计投入21亿元,退耕还林27平方公里,共迁出企事业单位97户、村屯52个。如今,这里的人工林面积达到8000公顷,园内植物格局模拟长白山植物垂地分布特征,有山花、药用植物等千余种,是名副其实的植物活标本库。为了营造极致的游览环境,同时又能保护好这片“绿海明珠”,2009年,囊括湿地、溢流坝、园林绿化和船台的净月潭湿地公园启动建设。菖蒲、荷花等水生植物一一展现在游客面前,3万平方米芦苇、2万平方米千屈菜、10万平方米宿根花卉……再造了一处“虽为人工,宛若天成”的高品质生态湿地景观。2012年,净月潭修建环潭木栈道25公里,基本都在树林间穿行。为充分展示生态资源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生态规划中,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将从配套生态建设出发,还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木栈道工程,使之达到环潭覆盖;支持山体生态护坡、道路桥梁生态护堤护坡;建设太阳能生态路灯、环保厕所、红杉文化博物馆等项目;修复完颜娄室墓、石羊石虎山等古迹,加大遗址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景区生态品质,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记者感言

  为城市打造特供氧吧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正让许多大都市被钢筋水泥所覆盖,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森林、湿地、水域却在悄然消失。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也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之源;森林是一座城市的肌肤,也是一座城市的散热系统;湿地是一座城市的绿肺,好比城市的呼吸机。一个城市有了森林、湿地和水域,就有了灵气,也构成了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

  几天前的雾霾天气再次为城市建设敲响警钟,生态建设刻不容缓。依偎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旁,净月潭更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生命的大美,因为它的存在,正为我们生存的城市打造“特供氧吧”,输送新鲜空气,洗涤城市的烦躁与不安。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