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唐代绝技“舞马衔杯”西安“复活”
发稿时间:2013-10-18 17:20:49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昨日,在一群驯马姑娘的精心调教下,经过训练的马儿们衔起杯碗、时而凌空扬蹄、时而翩翩起舞,让人们第一次见识到失传千年后“舞马衔杯”绝技。据介绍,包括“舞马衔杯”在内的关中传统驯马技艺,刚刚入选陕西省第四批“非遗”名录,这种特殊而神秘的技艺,今后也将完整地流传下去。
唐代宫廷舞马 已经失传千年
马儿衔杯起舞,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虽然唐代文人骚客的诗词中曾有记载,但近百年来却从未有人见过此景象。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了一件唐代文物:“舞马衔杯纹银壶”,证实了“舞马衔杯”确实存在。那么,“舞马衔杯”为什么失传?有一种说法是,安史之乱后,唐代宫廷的舞马被征做战马。可怜这些闻乐起舞的马被视作妖异,遭棒打毙命,唐代舞马随之灭绝。
骏马“炫技”惊艳眼球
昨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用传统驯马技艺训练出的舞马排列成行,面对众多媒体镜头开始“炫技”。这些身材彪悍肥美的马儿们,随着音乐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尤其是著名的“衔杯起舞”——骏马扬蹄起舞的场面好似一幅绝佳的盛唐生活图景:舞姿曼妙,鬃毛飘拂,绶带飞扬,看起来不仅养眼有趣,更加令人惊叹。
破格成功申报省级非遗
陕西民俗文化专家傅功振说,关中传统驯马技艺因为特殊、而且特别珍贵,失传年代特别久,所以这次并未经过市级非遗的程序,经专家评审特批破格申报为省级项目。
据了解,除了“舞马衔杯”那种特殊的技艺外,相马、驯马、驭马、医马、钉马掌等古代流传下来的技艺,也正在都市生活中逐渐消逝,“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马的情结,关中传统驯马技艺传承的是一整套农耕文化的驯马技艺。”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传承人王兵说,这项技艺能够入选陕西非遗名录,是几代爱马人、驯马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下一步他将会申报国家级非遗。
陇县染色剪纸花灯成陕西非遗
第四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公布,宝鸡陇县的染色剪纸和花灯制作榜上有名,分别位列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名录。
据陇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陇州花灯以其制作独特、技艺传统、色彩艳丽、种类繁多而闻名。花灯技艺集造型、绘画、书法、雕刻、精裱、扎制、印染等知识于一身,以其古老而纯朴的特有魅力感染了众多民俗爱好者。与之相关的陇州年俗文化更是世代相传,每逢春节城乡夜空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观。然而手工花灯制作艺人逐渐老龄化,陇州花灯不得不接受生存环境、工艺技术、传承队伍等困境的考验。
与花灯制作的传承相似,染色剪纸也同样面临失传的严峻现实。陇县文化馆负责非遗保护申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染色剪纸的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如今,剪纸正在失去其依托的民俗文化环境,过去土坯房的立格、方格窗户上贴满了各色窗花,而现在窗明几净的楼房,少有热爱剪纸民俗的年轻人还保留这一传统。与其他地方的剪纸艺术不同,陇州染色剪纸是将彩色点染和剪纸技艺相结合,先刻后染,是剪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画、壁画和木版年画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仿绘画的民间剪纸造型艺术。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