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某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涂鸦风波的当事人指向南京一个孩子。事后,孩子的父母通过媒体道歉。此事也引起了一场不文明出游的热议。
94%
78%
10月1日起,《旅游法》实施,其中对游客的文明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为倡导文明旅游新风,这个国庆节长假,重庆晨报联合市文明办、市旅游局,和国内27家都市类媒体一起发出倡议:“国庆出游,让文明与旅游同行!”
近日,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调研吧网站与重庆晨网,对1956名重庆市民进行了一项有关文明出游的在线调查,超八成(83%)市民承认自己曾有过不文明出游行为。
94%
超九成受访者认为
不文明出游很普遍
从“埃及神庙上的到此一游”到“帕劳潜水时发现中华烟”,近年来,国人有关“文明旅游”的讨论甚嚣直上。
本次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94%)直指当前不文明出游现象普遍。市民评出的最普遍的不文明出游行为分别是:乱扔垃圾(86%)、随地吐痰(78%)和不分场合抽烟(73%)。
受访者、私企部门经理曾佳源说,她曾与好友前往万盛区黑山谷游玩,尽管景区不少地方明显提示禁止抽烟,可不少游客依然我行我素,还乱扔烟头。
在曾佳源看来,这些行为不光是在旅游途中才会出现,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形成了这些习惯。
78%
看到不文明行为时
他们选择保持沉默
家住渝中区的廖女士经常带上小学的女儿去三峡博物馆看展览。曾有一位60多岁的博物馆志愿者告诉廖女士,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提示游客注意参观秩序,他们每天会劝阻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不文明行为,虽然大部分游客表示理解,有的会主动道歉,但很多人转个身就又忘了。
“很多人有个心理,只要没被抓住,就不算是犯错。”廖女士说,一些人我行我素,即使犯错,也不觉得羞愧,看到别人犯错,更是睁只眼闭只眼。
廖女士支持国家大力宣传文明出游,她认为只有持之以恒地宣导,才能改变一些人的不良习惯。
本次调查中,2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不文明行为时,通常会站出来提醒或制止。不过,更多人(78%)承认通常不会站出来。
酷爱旅行的重庆大学在校生杨小晓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景区的警示语“非常萌”,但十分有效,值得借鉴。比如,有博物馆的标语是可爱的卡通形象,旁边写着“不要摸我,我可比你老哦!”有的则十分俏皮,比如,一家动物园的警示语———请不要把手指喂给动物吃!这样别具一格的警示,很容易引起关注并让人接受。
52%
过半受访市民希望
对不文明加大处罚
即将实施的《旅游法》对文明出游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新《旅游法》规定,对刻画、涂污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对于新《旅游法》,不少受访者表达了自己的期待:70%的受访市民期待严格落实,不走过场;52%的人希望对不文明出游行为加大处罚,不能姑息;48%的人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甘小龙认为,新《旅游法》可能更多起到的是宣传引导作用。在甘小龙看来,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来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识与素质才是当务之急。
重庆晨报记者 肖舒楠 廖怡飞 实习生 帅师师
你在国庆节黄金周出游的话,对新《旅游法》实施后的一些感受,发生的与其相关的一些故事,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方式与我们互动:
1.拨打重庆晨报公众服务中心24小时热线966966报料;
2.私信@重庆晨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报料或跟评讲述;
3.关注重庆晨报微信“cqcb95”发送报料文图。
调查数据>
出游时,你自己有过不文明行为吗?(单选)
经常 2%
有时 23%
比较少 58%
从来没有过 16%
没出游过 1%
你感觉以下哪些不文明出游行为较多?(可多选)
大声喧哗 72%
随地吐痰 78%
胡乱插队 71%
乱扔垃圾 86%
随地大小便 41%
公共场合衣冠不整,当众脱衣或鞋 47%
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66%
不分场合抽烟 73%
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规定 47%
出现不文明出游现象,你认为主要由谁来承担责任?(单选)
游客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67%
旅行社在组团时给予游客提示 9%
旅游景点提供人性化管理,适当设点并提供温馨提示 14%
政府应承担起教育市民的责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