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孙子的奶瓶给大熊猫喂奶 佛坪祖孙三代的熊猫情
发稿时间:2013-08-14 15:48:01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23年前,佛坪县三官庙村的何长林和老伴意外救助了被遗弃的大熊猫幼崽,从此老何家与大熊猫结下不解之缘,祖孙三代都情牵大熊猫保护事业,薪火相传,代代参与,演绎了一段国宝熊猫与佛坪人民之间的亲情故事。
佛坪祖孙三代的熊猫情
大熊猫坪坪和它的饲养员何鑫之间的渊源要从一个奶瓶说起。
23年前,爷爷用他的奶粉和奶瓶抢救了幼小的它;22年后它回到故乡安享晚年,他又恰巧照顾它……在佛坪县熊猫谷景区的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大熊猫坪坪和工作人员何鑫一家祖孙三代的亲情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1、熊猫“弃儿”捡回一条命
“那天下着大雪,天气很冷,熊猫幼崽被我们发现时情况很糟!”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佛保局)退休职工巫运财对记者说。说到发现并帮助坪坪捡回一条命的故事,老人的眼里透着温情,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冬天的山林。
1991年11月16日下午3点多,巫运财和同事汪铁军等4人一起冒雪巡山,走到海拔2200米、三官庙草坪一带的一处半山坡上时,突然听到“汪汪汪……”像狗叫一样的声音,断断续续十分微弱,他们仔细聆听,顺着声音找到400多米外的雪地上,发现了一只小猫大小的大熊猫幼崽,看样子有两个多月大小,正半眯着眼睛趴在积雪的枯草上,已经奄奄一息,时不时发出低低的哀叫,像是在呼唤母亲。
巫运财当时33岁,已从事动物保护工作多年,知道有的母熊猫会因为幼崽身上沾到别的气味而丢弃自己的孩子,他们就没有惊动熊猫幼崽,四人分头在不同位置和方向隐蔽起来耐心观察。近4个小时过去了,天已黑了,却仍没有发现母熊猫出现,如果再不人工救护,小熊猫就会饿死或被其它动物伤害,巫运财他们就赶紧回到小熊猫身边,把它从雪地上抱起。汪铁军把小熊猫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和棉袄暖它,小熊猫感到了温暖也不叫了,一行人摸黑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回三官庙保护站。
2、贫困村民爱心抢救“弃儿”
一回到保护站,大家听说捡到了一只小熊猫,都关心地围过来看,小熊猫被放在房间的地上,吓得直往床底下钻,他们把它从床底下拽出来抱到床上,小家伙竟一头钻进被子里再不出来。看到小熊猫太小不能吃食物,大家就赶紧找来了茶缸和一点奶粉用开水冲好,却没有奶瓶只好用勺子喂它,可能是受了惊吓,也可能是习惯了吸吮妈妈的乳头,小家伙只吃了一点点,看样子稍有好转。因为是在佛坪县的草坪发现的,大家就给它取名叫“坪坪”,既寓意它的发现地,也希望它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晚上,汪铁军把坪坪搂着睡了一夜给它取暖,看着坪坪像个小孩一样在被子里拱来拱去,睡着了也仰面八叉,把单人床占了一半,可爱得像一个活玩具。19岁的汪铁军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把它从野外抱回来,就要让它活下去。想到附近三官庙村的村民何长林有一个小孙子正在哺乳期,他家肯定有奶瓶、奶粉,他有了主意。
三官庙村离保护站有半公里路,位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属大熊猫分布核心区,2006年后村庄才整体搬迁。当时何长林一家和村里13户50多位村民还未移民,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都要沿着羊肠小道步行出山到百十里外的县城去买,然后人背马驮运回来,生活贫困异常。当年已经寒冬了,何长林老两口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薄衣服。汪铁军抱着坪坪来到何长林家里,虽然哺乳孙子的奶粉来之不易,但看到坪坪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何长林和老伴赶紧用孙子的奶粉、奶瓶,冲了满满一瓶奶粉举到坪坪的嘴边,小家伙却没反应,老太太用奶嘴碰它的嘴逗它,小家伙也总是把头移开。看到坪坪不喝奶粉,大家都着急起来。何老汉索性把坪坪抱起来,像抱孙子一样抱在怀里,老太太为它滴喂奶粉,小家伙尝到了甜头,一下子叼住奶嘴大口大口地吸吮起来,一会儿就喝完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因为三官庙保护站不具备救护小熊猫的条件,汪铁军赶紧又抱着坪坪,冒雪走了8公里的山路来到凉风垭,交给具备兽医知识和技术、专程前来接坪坪的赵纳勋,坪坪又辗转来到了佛保局。
3、“弃儿”健康成长儿孙满堂
1991年11月17日,当时在佛保局保护科工作的赵纳勋赶到凉风垭,把坪坪接到了佛保局,当了两年多的“熊猫妈妈”。
按照惯例,赵纳勋先给坪坪做体检:体重5.1公斤,体长47厘米,但因为太小无法鉴定是“男”是“女”。当时人工饲养熊猫局里还没有先例,而且这种年龄的熊猫幼崽人工饲养存活也比较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死亡,赵纳勋倍感责任重大,全局上下也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配合他照顾坪坪。
为了让坪坪健康成长,赵纳勋想尽办法,给坪坪喂奶粉、做最喜欢吃的窝头,外出都要把坪坪交给同事或爱人照顾,还专门在家里也给坪坪做了一个小窝。白天,赵纳勋把它从小屋里放出来,让它在院子里晒太阳;天气好的时候,就把它装在笼子里用车拉到凉风垭一带训练,带它在山林里散步、活动,帮它认知野外、增强体质,增加野外生存能力。小坪坪就跟在赵纳勋等人后面,有时能走一两公里快活极了。平时,它就在大院里溜达,像小狗一样和孩子们玩耍,跑到办公室学大家打电话、喝水,一看到大家外出就像小孩子一样边追边叫着“撵路”,为赵纳勋等在疲惫的工作中送上了欢乐。1992年,坪坪半岁多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确定了它是一只雄性大熊猫。
1993年11月,当时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还在建设,基本具备了饲养、救护野生动物的条件,为让坪坪得到更科学的呵护,局里决定把它送往研究中心。平时,坪坪总是乐颠颠地跑进笼子,期待着上山“放风”游玩,而临走当天看到赵纳勋没有上车,坪坪怎么也不愿进笼子,赵纳勋看到坪坪这样,心里也很难过。离开佛坪县时,坪坪刚两岁多,体重已达70多公斤,已不是当年那只孱弱垂危的“弃儿”了。
在研究中心,坪坪健壮成长。2003年8月2日它的女儿楼生出生,2009年8月18日楼生又产下一对龙凤胎,后来坪坪又配合科研做了很多工作,使它“儿孙满堂”,它也成了人工抚育长大具备繁殖能力的“明星熊猫”。
4、何家三代参与大熊猫保护事业
幸运的坪坪延续着它的生命轨迹,何长林一家也在生活中行进。
1993年,坪坪离开佛坪县去研究中心生活的这一年,何长林老人离开了人世。2006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佛保局开始了长期的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何长林的小儿子何庆贵因熟知当地山林和大熊猫情况,受邀加入研究团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大熊猫野外跟踪、监测人员。2012年12月24日,何庆贵的大儿子何夷栋途经三官庙蒸笼场一带时,与一只成年大熊猫迎面偶遇,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家犬与大熊猫狭路相逢好奇相望的照片,稿件在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一经刊播,引起了巨大反响,现在何夷栋从事旅游工作,经常当导游带领游客到熊猫谷景区等领略国宝风采及其栖息地风光。
何庆贵的小儿子何鑫,成年后也在为大熊猫保护事业继续做事,而且与当年用过他奶瓶的坪坪又走到了一起。
当年爷爷用何鑫的奶瓶和奶粉抢救坪坪时,何鑫还在襁褓不知事,长大后他听别人讲过此事。2011年12月,他来到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工作,半年后的2012年6月8日,阔别故乡19年的坪坪从研究中心来到了佛坪基地,与何鑫“故人重逢”,这时坪坪21岁、体重109公斤,已不是当年的熊猫宝宝,而是一个相当于人类70多岁的“老人”了。
坪坪回来了,何鑫有着说不出的亲切和欣慰。这个有时还要家人照顾的“90后”,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为坪坪准备竹子、调配奶粉等,坪坪在园里吃竹子、玩耍,他就给它打扫、清洁熊猫房间,接着还要开展野训项目,每天都要详细观察、记录坪坪的起居时间、活动路线、食物品种和用量、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并在专家指导下定期为坪坪体检、称重、防虫防病。坪坪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何鑫就亲口品尝记下它喜欢吃的竹子口味、品种,把竹子切碎利于坪坪咀嚼、消化,根据它的年龄、牙齿磨损程度、口味喜好、性情特点等科学调配食物,制作坪坪喜欢吃的熊猫窝头、蛋糕,并适时饲喂苹果等帮助解馋、补充营养。节日里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制作熊猫粽子、熊猫月饼为坪坪送上祝福,还选择适当的野训项目,帮助坪坪增强体力和四肢协调能力。一天工作下来,何鑫十分紧张、疲惫,也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为了照顾好坪坪,他还开始自学兽医专业。
“别看坪坪年纪大了,每天能吃80多公斤竹子呢!”何鑫开心地告诉记者。在何鑫的精心照顾下,在狭小的圈舍里生活了20多年的坪坪很快喜欢上了基地生活。基地完全模拟野外生活环境,植被良好、活动区域宽敞,坪坪常在园区里东游西逛、沐浴泉水、享受山果,坐在熊猫屋上休憩,一年多来生活得安逸舒适。坪坪喜欢玩奶盆,每次喝完奶粉总是坐、睡在地上,把奶盆顶在头上或用爪子举起来玩,有时干脆一屁股坐在奶盆上,光奶盆何鑫就给它换了好多个,吃熊猫窝头、月饼等时坪坪还要把掉在身上、草地上的残渣都舔净……每当此时,何鑫便在一旁看着坪坪偷着乐。
“坪坪变化大,我们完全认不出来了!”巫运财、赵纳勋等佛保局工作人员都先后来基地看望过坪坪,看到它已完全不是小时的模样,但仍然健康十分高兴。说起坪坪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但捡回了一条命、健康成长,还能再回故乡安度晚年,而且由“故人”何鑫精心照顾,人们都说坪坪是最有福气的大熊猫。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