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都市绿之梦

发稿时间:2013-05-07 11:23:14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

如果说,一环路(环城路)是西安城的“根”,那么二环路便是西安城的“干”,三环路与绕城高速就是西安城的“冠”。一座城犹如一棵大树,正是这“根”、“干”、“冠”奠定了一个大西安的坚实骨架。西安的三环像是一个环绕西安城的大项链,串联起的不是那无数的小珍珠,而是一颗颗硕大的玛瑙。三环沿线,南串高新、曲江,东串浐灞、国际港务区,北串经开,西串西咸。大西安格局,正在靠这样一条线沟通、连接、延伸和辐射。
西安,因有了三环而拉大扩展了城市骨架。即日起,本报将把目光聚焦向西安三环,推出“今三环”系列报道,为读者展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前景下的西安三环七彩之梦。
在浐灞生态区管委会经发局工作的周凯,每天开车走三环去上班。“三环通车之前,许多同事一提上班都很头疼,就没有直溜的道路,后来三环通车了,再也不用七拐八拐的了。再说了,这一路的风景看过去,那叫一个爽!”周凯一边开车一边对记者这样说。对周凯和他的同事们来说,三环不光是快捷的代名词,也是亲近自然的一种体验。但对于更多的西安人来说,三环及其身边的浐灞生态区,更多的是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对西安小气候产生良性影响
2004年1月,西安市三环路项目破土动工。当这个项目的第一方土被铲车铲起后的8个月,也就是同年的9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综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批复同意在东三环路沿线选址设立生态型城市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区。9年后的2013年,一个把西安的外延拓展再拓展、内涵加深再加深的市政道路项目与一个生态型城市新区的发展建设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三环是生态化的,浐灞是生态型的,二者造绿、借绿,让这条城市道路本身成为景观,并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2013年4月28日,位于北三环北侧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盛大开园,作为国家林业局批准的西北地区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在开园后的三天内,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37.36万人次。这也是浐灞生态区继2011年4月28日西安世园会开园、 2012年4月28日西安世博园开园之后的又一大手笔力作。

“浐灞湿地公园游,碧波涤水景色秀……”4月24日,受邀提前探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郭渠村81岁村民全德华老人即兴赋诗一首,盛赞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磅礴及公园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
其实,有着同样感受的不仅只有全德华老人。
“我是灞桥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使柳树、芦苇、花草、人工景观和天然景色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享受自然美、思古抒怀的好地方。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西安人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的湿地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安干燥的气候,这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西安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好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这样表示。
截至目前,浐灞生态区累计修复湿地1.7万亩,形成林地2.9万亩;修建生态堤防36公里,铺设截污管道50公里,建设污水处理厂4座,河流水质由劣五类恢复到地表三类。区域的平均气温较市区低3.5℃,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2000单位,最大值达到6700单位,远高于国际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单位的标准。去年空气质量优级天数达46天,较西安市还多15天;区域鸟类从2005年的63种增加到如今的200种。对此,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俊发这样解释: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开园,是西安建设“八水润长安”的一个具体体现。西安的冬季多刮东北风,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正好处于西安城市的上风向,加之整个浐灞生态区的大部分植被也在这里,所以这里湿润的空气随着气流进入城区,将对西安城市的小气候产生良性影响。
山川草,一名活跃在西安各个网络论坛上的摄影发烧友,同时也是一名老网民。5月初,他在西安一家网站的论坛上发表一篇关于浐灞美景的帖子,顿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从尘土飞扬到湿地美景,从旧村落到高耸的楼房,从荒沙地到如今的世园会。白天,一对对新人以它为背景拍摄让人有着美好回忆的婚纱照。夜晚,她则成为恋人和散步者的胜地……”记者联系到山川草,他说,自己曾经在辛家庙的陕西重型机器厂上班,厂子的东边就是浐河,当时的浐灞一带,路不平,车少通,遍垃圾,净沙坑,自己有时骑车河边转转,除了招蚊虫的臭水,就是颠的屁股疼。
“一开始并没有将目前的浐灞生态区一带作为拍照取景的地点,后来生态区对辖区内的道路进行了平整,加之东三环一带也已建并通车,我去的次数就逐渐多起来,并发现浐灞生态区变得好看起来了,到了周末还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到这里来休闲、放松。”山川草边说,边给记者比划着,还不时拿出许多过去的照片来与现在进行比对。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说,有着东三环和北三环这样便捷的交通优势,加之新近开园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和雁鸣湖、桃花岛、世博园等景观,这就为西安乃至周边区域的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对西安乃至陕西的旅游结构调整和旅游品质提升都将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成西安低碳发展新地标
2012年10月3日,西安世博园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为浐灞生态区向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回望过去,这里曾经河流污染、垃圾围城、满目疮痍,虽然与城市近在咫尺,却构成极大反差。至此,在浐灞管委会上下一心的努力下,这里成为“生态文明”的生动阐述,从垃圾围城到花园城市,从价值洼地到生态新城,浐灞生态区的巨变,将低碳环保等停留在纸面上的种种字眼变成现实。
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六齐告诉记者,“在浐灞河的治理中,我们注重对自然做减法,为河流减负。以往的城市开发,常常是 GDP 导向开发。先建设,再配套;先破坏,再环保;先追求 GDP, 等环境破坏、群众抱怨了,再改善环境。而浐灞生态区的建设中,却正好相反,先恢复生态、保护好环境,再开始造城,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生态导向开发’模式。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消除人为破坏因素,提供适当的环境诱导,大自然便会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