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唐陵石刻搬离原址 保护形势严峻实属迫不得已
发稿时间:2013-03-20 11:13:57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本月初,北京网友“大陵三百里”第九次来到陕西寻访唐代帝陵,当他来到位于富平县西北部的唐懿宗简陵时,发现之前立在南门的石狮子不见了。据了解,这只石狮子在除夕夜曾被盗,追回后被搬到了富平县文庙里保护起来,而类似的不可移动文物被迫搬迁保护,已不是第一次了。
富平:计划对唐陵石刻进行迁移保护
“来之前我通过媒体我知道这只狮子曾在除夕夜被盗,所幸后来被追缴回来。”“大陵三百里”以为石狮子已经放归原位,没料到自己这次却扑了个空,心里难免有些遗憾。
他是从当地人那才了解到,处于安全考虑,这只石狮子被追回后搬到了县城文庙里。同样是出于安全考虑,而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简陵西门的石狮子便被搬到县城保管了。
而据富平县文物旅游局证实,这些文物目前都已经被妥善保管起来。由于条件不成熟,摄像头监控等现代化的科技保护手段短时间内还无法到位,对于县里位置偏僻的石刻,他们正计划着进行迁移保护。
在唐肃宗建陵东门石狮被盗后,北门和西门的四只石狮子便被迁移到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内。
陕西省多处唐陵石刻已被迁移
简陵位于富平县庄里镇西北的紫金山上,在设立文管所时,这里和另一座唐陵——唐代宗元陵一同被划归元陵文管所管辖。由于经费和编制的问题,元陵文管所时至今日还没有一处固定的办公地点。2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每天只能靠3名文管员从6公里外的庄里镇出发,沿着崎岖的小路翻山越岭,来确定陵区内的每件石刻是否安全。
曾经这里因为位置偏僻,除了少数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外很少有人涉足,石刻也相对安全。但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陵墓的四门逐渐都通了水泥路,虽然方便了文管员的工作,但也增加了文物的风险,因为通路就意味着大型起重设备能够直接到达石刻附近。
和简陵一样,其它多座唐朝陵墓都面临着这样的保护困境,出于安全的考虑,多处石刻都从原址搬离进行保护,包括这次追回来的唐简陵南门石狮,迁移保护还发生在富平县的唐中宗定陵,以及几年前丢失石刻的礼泉县唐肃宗简陵。而在泾阳县的唐宣宗贞陵,为了保护石刻,当地文物部门专门在南门的石狮上加盖了一道铁笼子。
位于泾阳县北仲山的唐宣宗贞陵石狮,虽然没有搬迁,但却罩上了一座铁笼子。
陕西省文物局:迁移是迫不得已的决定
除了经费和编制之外,文物部门要守护这些散落田间的陵墓石刻,还得面临着现行法律中“无权”的尴尬。
一方面现在的盗墓贼装备越来越先进,同时胆子也越来越大,很多时候已经变偷为抢。另一方面基层文保员年龄普遍偏大,装备不足,遇到偷盗只能寄希望于文物稽查队员尽快赶来。
但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只赋予文物稽查人员督办权,执法权属于当地公安机关,就使得文物部门在打击处理各类文物犯罪时显得有些乏力。而对于当地公安部门而言,日常本身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文物保护的压力也很大。
“石刻是帝王陵墓文化的一部分,移走了对于帝王陵墓完整性也是一个极大的破坏,陕西文物局一向不主张把这些石刻移走。”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周魁英告诉记者,他理解“网友千里迢迢赶过来却扑了个空的遗憾”,但表示“这也是迫不得已才做出的决定。”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