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通渭县文化旅游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掠影

发稿时间:2017-05-10 10:21:54    来源:定西日报    

   定西市通渭县根植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渭小曲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渭《影子腔》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沃土,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精准发力,一个个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业完美结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绘制出文化与旅游相融互动发展的美好画卷。

  翰墨丹青传薪火抱团发展兴产业
  “我是从小受家乡书画文化的影响和书法创作者的帮助成长起来的,现在一边创作,一边为书法爱好者授课,是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通渭书画文玩城抱朴书苑书法培训中心教师李志强说。李志强是从通渭县陇川乡石岘村走出来的一名农民书法家,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农民书画展等重大书法展览活动。成长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行书评审委员会委员后,他建立了自己的抱朴书苑工作室,开设了抱朴书苑书法培训中心,年收入10万元以上。
  走进通渭县悦心国际书画村,一个个格调高雅、古色古香,充溢着传统文化气息的画廊和名师工作室鳞次栉比,一幅幅各具特色、品味不同的书画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书画创作、交易活动异常活跃。
  “赟华斋”画廊里陈列的一幅幅气势恢宏的书法作品和精美绝伦的花鸟画让人应接不暇。“这画廊既是展销厅,也是创作室,室内这些书画作品大多是我自己创作的,也有部分名家之作。”画廊主人魏建军说,“我从事书画创作多年,自这画廊加盟县画廊协会后,书画交易额日趋上升。”
  通渭县画廊协会秘书长王曙光介绍,画廊协会采取统一门店形象、统一人员培训、统一市场拓展、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行业秩序和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管理方式,目前已有256家画廊和168名市级以上书协、美协创作人员加盟协会、入驻悦心书画村,业内名气越来越大。2016年,书画村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
  通渭县因势利导,按照“协会牵头、画廊加盟”的原则,扶持建成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书画村牵头组建了通渭县画廊协会,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监管、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模式,每年举办一届书画艺术节,形成政府、企业、画廊、协会、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链条,引领书画产业“抱团”发展。目前,全县发展文化企业67家、画廊480多家、书画装裱店120多家,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拥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锄含云水笔含墨,种罢梯田种砚田”的通渭现象已转变为书画产业发展优势,全县书画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
  主打资源特色牌乡村旅游创新高
  “来到通渭县,除了拥有独特的书画文化现象外,还有丰富的红色圣土、陇上神泉、小曲、影子腔等,一路亮点纷呈、一路惊喜不断,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心情真是舒畅。”来自宁夏的游客徐向东开心地说。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从温泉度假区到农家乐,从榜罗会议纪念馆到圆嘴山,从悦心书画村到书画采风基地,从秦嘉徐淑公园到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处处游人如织,浓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让游客赞不绝口,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走高。据通渭县旅游中心主任马丙辰介绍,在4月29日至5月1日小长假期间,通渭县接待游客5.4万人次,同比增长17.4%;旅游总收入达2260万元,同比增长23%。
  通渭县以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提升旅游接待水平,着力打造“红色圣地游”“陇中风情游”“书画采风游”“温泉度假游”四大特色旅游牌,全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68.94万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8%。
  文旅相融开新景 磁场效应拓富路
  “我是一名书画爱好者,这次是慕名而来,通渭文化底蕴深厚、田园风光春意正浓,书画文化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让我不虚此行。”这是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游客石彦成的感受。
  平襄镇宋堡村白土咀社,位于通渭县城西郊,这里聚集着20多家不同招牌的农家乐。走进干净整齐的巷道,一股浓烈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书画、罐罐茶、杂粮面、通渭小曲……
  在张占军家绿树掩映的四合院里,几名游客悠闲地坐在遮阳伞下,听着原汁原味的通渭小曲,谈论着此次通渭游的感受;屋檐下,几名游客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地道的“罐罐茶”,其中一名游客起身在旁边备好的书案上即兴挥毫泼墨。张占军说:“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得知家乡文化旅游业发展很快,早就想回家发展。去年春节返乡时参加了村里举办的精准扶贫培训班,心里更有底了,就发展起农家乐,去年一年下来净收入6万多元,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通渭县依托“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榜罗会议纪念馆、毛泽东首次朗诵《七律·长征》的纪念诗碑、红军长征南园文娱晚会旧址、义岗四岩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热土,“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书法之乡”等金字招牌,通渭温泉“陇上神泉”之美誉及民间雕刻、瓷刻、刺绣、麦秆画、烙画、草编、宫灯技艺和小曲、皮影演唱等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旅游业确立为全县“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让文化与经济完美融合,彰显出旅游业发展的“磁场效应”,让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乘风逐梦,破浪前行。通渭这块厚重的文化沃土,正洋溢着时代的芬芳。文化旅游产业这艘大船,正扬起风帆,朝着新的目标快速前进,必将绘就出更为绚丽的画卷。
  来源:定西日报
  • 旅游攻略
  • 热门景点
  • 旅游咨询